手机不离身,是习惯还是依赖?
手机经常带在身上,这已经成了很多人的日常。早上起床第一件事,不是刷牙洗脸,而是摸摸手机在不在。晚上睡觉前最后一件事,也不是关灯,而是确认手机电量满不满。这种习惯,到底是好是坏?有人说,手机是现代人的“外挂大脑”,没有它就像少了点什么;也有人觉得,整天抱着手机,反而让自己错过了生活中的很多美好瞬间。

手机的“双刃剑”效应
手机的好处显而易见。它能让你随时随地联系到朋友、家人,甚至陌生人;它能帮你查资料、看新闻、学知识;它还能让你在无聊的时候刷刷短视频、打打游戏,瞬间打发时间。但问题也来了:过度依赖手机,可能会让你变得焦虑。比如,看到朋友圈里大家都在晒美食、旅行照,你可能会觉得自己过得不如别人;再比如,手机没电或者没信号的时候,你会不会突然觉得世界都安静了?这种“双刃剑”效应,真是让人又爱又恨。
如何与手机和平共处?
既然手机已经成了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,完全不带似乎也不现实。那么问题来了:怎么才能和手机和平共处呢?首先(哦不!)——好吧,我忍不住用了这个词——你可以试试给自己设定一些“无手机时间”。比如吃饭的时候专心吃饭,别一边扒拉饭一边刷朋友圈;睡觉前把手机放在离床远一点的地方,别让它成为你的“睡前故事机”。另外(啊!又来了)——你可以多培养一些不依赖手机的兴趣爱好。比如看书、运动、画画……这些活动不仅能让你放松心情,还能让你发现生活中更多的乐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