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面屏的定义与背景
全面屏,这个词汇在近年来频繁出现在智能手机的宣传中,指的是屏幕几乎占据了手机正面的全部空间,边框极窄,视觉效果极为震撼。它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人们对手机外观的认知,带来了更加沉浸式的使用体验。那么,究竟是谁先做出了全面屏呢?这个问题不仅涉及到技术突破,还牵扯到市场竞争和品牌策略。

夏普:早期的探索者
说到全面屏的先驱,不得不提到日本电子巨头夏普。早在2014年,夏普就推出了Aquos Crystal系列手机,这款手机的屏幕几乎占据了整个正面,边框极窄,视觉效果非常前卫。虽然当时的技术还无法完全消除上下边框,但夏普的这一尝试无疑为后来的全面屏设计奠定了基础。人们普遍认为,夏普是全面屏概念的早期探索者之一。
小米与三星:技术的进一步突破
随着技术的进步,越来越多的厂商开始涉足全面屏领域。2016年,小米推出了MIX系列手机,这款手机的屏幕占比高达91.3%,几乎看不到边框的存在。小米MIX的出现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,被认为是全面屏手机的代表作之一。与此同时,三星也在Galaxy S8系列中采用了类似的设计理念,通过曲面屏和极窄边框实现了更高的屏占比。可以看出,小米和三星在全面屏技术的进一步突破中扮演了重要角色。
苹果与华为:市场的引领者
到了2017年,苹果发布了iPhone X,这款手机采用了刘海屏设计,虽然顶部留有一小块区域用于放置摄像头和其他传感器,但整体屏占比依然非常高。iPhone X的出现标志着全面屏设计正式进入主流市场。与此同时,华为也在Mate系列中推出了类似的设计方案。这两家公司的产品不仅在技术上有所突破,还在市场上取得了巨大成功。可以说,苹果和华为通过各自的产品引领了全面屏手机的潮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