平台鄙视链:谁比谁更高贵?
在这个数字化的时代,我们每个人都在不同的平台上游走,从微信到抖音,从微博到B站,每个平台都有自己的忠实粉丝。但你知道吗?在这些粉丝之间,其实存在着一条看不见的鄙视链。比如,用微信的人可能会觉得用QQ的人有点“土”,而用B站的人又可能觉得看抖音的人“太肤浅”。这种鄙视链不仅存在于社交平台之间,甚至在同一个平台的不同功能区也有体现。比如,在微信里,发朋友圈的人可能看不起只聊天的人,而发长文的人又可能看不起只发图片的人。

平台的“高贵”与“低贱”
在这条鄙视链中,每个平台都试图通过自己的特色来证明自己比其他平台“更高贵”。比如,知乎的用户常常以“知识分子”自居,觉得自己比其他平台的用户更有深度;而豆瓣的用户则以“文艺青年”自居,觉得自己比其他平台的用户更有品味。甚至在一些小众平台上,用户们还会通过互相攀比来提升自己的地位。比如,在一些二次元社区里,拥有稀有手办或者深度参与某个冷门作品讨论的用户会被视为“大佬”,而那些只是随便看看的用户则会被视为“路人”。
平台的“鄙视”与“被鄙视”
当然,这种鄙视链并不是单向的。每个平台在鄙视其他平台的同时,也难免会被其他平台鄙视。比如,虽然知乎的用户觉得自己很有深度,但他们也常常被微博的用户嘲笑为“装逼犯”;虽然豆瓣的用户觉得自己很有品味,但他们也常常被抖音的用户嘲笑为“假文艺”。甚至在一些极端情况下,这种鄙视链还会引发激烈的争论和冲突。比如,在一些网络论坛上,不同平台的用户经常会因为互相攻击而引发口水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