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是酒驾?
酒驾,顾名思义,就是喝了酒之后开车。听起来挺简单的,但这里面可有不少门道。你可能会想,“我喝了一杯啤酒,应该没事吧?”或者“我喝完酒等了半小时,酒精应该散了吧?”其实,酒驾的认定并不是看你喝了多少酒,而是看你血液中的酒精含量。这个含量有一个标准,超过了就算酒驾。

酒驾的标准是什么?
在中国,酒驾的标准是血液中的酒精含量达到或超过20毫克/100毫升。这个数字听起来有点抽象,简单来说,就是如果你喝了点酒,然后去开车,警察叔叔用仪器一测,发现你的血液里有超过这个量的酒精,那你就算酒驾了。当然,如果你喝得更多,血液中的酒精含量达到80毫克/100毫升以上,那就不是酒驾了,而是醉驾。醉驾的后果可比酒驾严重多了。
怎么避免被认定为酒驾?
既然知道了酒驾的标准和后果,那怎么避免呢?最简单的方法就是:别喝酒开车!听起来有点废话,但真的管用。如果你真的喝了酒,那就找个代驾或者打车回家吧。还有个办法是吃点东西垫垫肚子,因为食物可以延缓酒精的吸收速度。不过这招也不是万能的,毕竟你不能指望吃个汉堡就能把酒精全消化掉。总之呢,安全第一,别拿自己的驾照开玩笑。